以下為大家整理常見的保養品有害物質:
◎起泡劑:也稱為界面活性劑,常用於香皂、以及一般的清潔類保養品,甚至是使用在洗髮精之類的產品,在化粧品產業最重要功能就是舉凡所有個人衛生清 潔用品,如香皂、洗髮精、洗面乳、沐浴乳、牙膏等,都幾乎添加加強產品清潔能力及增加起泡能力的界面活性劑。並改善清潔產品在硬水下的使用效率,因為一般水中含多種化合物,其中鈣和鎂等化合物含量,會決定水的硬度。
硬度愈高就是鈣鎂等化合物愈多,這種水叫做硬水,不適合做飲用水或生活用水。硬水還有其他缺點如下:如用於清洗紡織品時,會造成紡織品汙點並影響強度。也會影響各種洗衣粉等清潔劑的功效;使用軟水,可以讓洗潔精發揮更高效能,還可以節省使用的份量。使用軟水也可以讓頭髮更柔軟、清洗起來更乾淨、有彈性。身體沐浴時用軟水淋浴也比較舒暢,硬水會讓抹在身體肌膚上的清潔劑的皂基變得黏滑不容易沖洗乾淨。所以一般清潔類保養品如洗顏皂、洗面乳、洗髮精等都會添加起泡劑、界面活性劑等,有些起泡劑則還會降低皂化香皂的刺激性,但一般業者添加的界面活性劑都採用石油系的化學合成品,因為價格比較低廉,取得容易、功能也比較強大。
大多數的石油蒸餾物都是可能致癌物質,部分歐盟國家已經禁用,但市面上還是有一些產品可以看到類似的,請留意石油(petroleum)及液態石化(Liquid petrochemical)這些成分。
界面活性劑在化學上主要分類為:陰離子性、陽離子性、非離子性、植物性、動物性與粉末六大類。依其所要製造的劑型、功能不同而有所配合。
界面性劑有乳化、溶化、濡濕等作用,一般保養品添加大量的水做為溶劑。但很多產品如透明的化粧水、香水、洗潔劑、燙髮液等,有許多水無法溶解的油溶性成份。此時就必須用非離子界面的活性劑來擔任將油溶性成份溶化於水的角色。具備這種溶化作用的界面活性劑並不多,主要以醚類 (ETHERS) 的界面活性劑為主,以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與脂肪酸酯化學反應取得,如:POLYSORBATE 20(聚山梨醇酯 20,月桂酸衍生物,呈現黏稠狀,可幫助乳化、濕潤、清潔等用途。
化妝水類產品加入後會較滑順,產生相當的起泡性), POLYSORBATE 80(聚山梨醇酯 80,親水性乳化劑、增溶劑,衍生自山梨糖醇及油酸,呈現黃色黏稠液體狀。),另外一些醚類(ETHER)活性劑,如PPG-10 CETYL ETHER(PPG-10 鯨蠟基醚)。
為何我們要一直強調使用天然有機的保養品,因為天然有機保養品不會添加這一類的石化系的化學界面活性劑。引起肌膚問題的主因仍然是香精、色素、化學類的界面活性劑、防腐劑等石化系列製品,建議您最好採用通過國際有機認證、無農藥添加的植物性成分、不進行動物實驗、不使用石化類成分的產品。
有許多研究指出合成界面活性劑對人體皮膚會有以下影響:
◎合成界面活性劑與水的作用及物理作用,會讓肌膚皮脂膜受損。一般鳥類可以浮在水面上游泳,觀察其羽毛會發現羽毛上會有一層油脂,可以防水。但如果在鳥類羽毛塗上化學界面活性劑,羽毛上的油脂會和水產生乳化作用,鳥就無法浮在水面上,產生乳化作用而沉入水中。同理合成界面活性劑會把肌膚的油脂與水溶合,破壞皮脂保護膜,入侵肌膚深層的角質層與顆粒層,首先破壞角質層後,再溶解顆粒層的油脂,使得做為肌膚防護壁作用的角質層喪失作用,無法抵抗異物侵入,最後會傷害到肌膚基底層的細胞繼續向肌膚內部滲透。像常常洗頭髮的美髮業、廚房洗碗人員等,長期接觸界面活性劑,就會產生手部粗糙、富貴手等症狀、和合成界面活性劑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界面活性劑會讓角質層的保濕物質流失,保水能力降低,產生乾澀感。同時會讓肌膚表皮細胞脫離,不斷脫皮。
◎過高濃度的界面活性劑會對肌膚產生不同的刺激,過度使用會產生過敏性接觸皮膚炎、富貴手等,同時也會讓肌膚不良症狀加重。
◎破壞肌膚保護壁的角質層後,肌膚就會吸收更多化學物質的經皮毒,這些毒素是逐漸慢慢累積,一般會藉由鍋碗瓢盤的清潔劑殘留、呼吸道呼吸、衣服的洗潔劑殘留等,慢慢侵入肌膚。除了接觸性過敏症的患者,會在接觸這些過敏物質產生立即的症狀和反應外,一般人對這種持續性、累積性的慢性經皮毒累積都不會有感覺。長期累積經皮毒會讓身體逐漸出現病痛,也是現代很嚴重的文明病。遠離這一類石化產品對造成的傷害,請多選用天然有機保養品。